• 平凡的幸福

    以前在乡下教书,家就在学校。一家三口,挤在破旧的房子里,日子虽然清贫,但其乐融融。那时最大的幸福,就是上完早自习,还可以回去睡个回笼觉。因为孩子很小,夜晚总睡不好。 转眼,到了孩子该上学的年龄了,为了给他更好的教育,我们选择让他到城里上幼儿

  • 打猪草的孩子

    老家在一个小山沟,山高、地肥、水美,但是边远、偏僻。 郁郁葱葱的山林,枯荣交替,是山村的调色剂,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潺潺的高山流水,春肥秋瘦,滋养着山村万物。红军草、猪婆藤、鸭脚菜、青藤叶记忆里,它们是最好的猪草了。 直到现在,我都不

  • 蚕豆花儿开

    清明一过,窗外的世界骤然亮堂起来。 最先亮堂起来的大约是蚕豆吧,年前的腊月还是矮矮的,皱缩成一簇一簇,冬日萧杀的天光下,这乌黑的一蓬,给严寒下抗争的人们一抹亮色。但是,眼下的光景已然大不一样,茎秆挺拔,叶色鲜亮,密层层的油厚的叶隙错落有致地

  • 杀青

    清明,大雨。 劈头盖脸的雨倒下来,满地的泥水,给祖先上坟传统的跪地磕头仪式,都不得不改为鞠躬拱手作揖。我们狼狈地撑着伞,不管背后祖先坟头一缕爆竹的青烟还未飘散,匆匆下山。 下山的时候,突然看到路旁的几排茶树抽了新芽。甜爽脆嫩,都是一等一的做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第一次读到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还是中学时代。那时以能背诵更多的诗歌为能事,不曾对这首诗有深刻的体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远离了故乡,来到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愈发能体会到诗人那发自内心的呼喊。 故乡与土地,总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所在。

  • 艾叶飘香好时节

    芒种过后,割完麦插完禾,母亲还是不肯闲下来,为我们采摘了许多艾叶,洗净、晒干,然后打包给我们送来。我抓起一把,放在鼻子下使劲闻着,一股特别的清香直往鼻孔里钻,不由得想起故乡那一蓬蓬艾蒿来。 艾蒿实在普通,随意地长在公路两旁,河堤田埂上常见它

  • 又是一年端午到

    又到艾叶飘香的时节,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家乡的小镇,回到年少时过端午的情景。 我的家乡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穿镇而过,清澈的河水不仅哺育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蕴育了许多古朴的民风民俗。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一大早,奶奶就

  • 割麦子的往事

    在我的家乡,农历五月初的时候,是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 记忆中那成片成片金色的麦浪随风舞蹈,乡亲们黑红的脸庞绽放出喜悦,阳光下闪闪发亮! 开镰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刷刷刷,只能看到镰刀上下翻飞,划出一道道炫目的弧度,好像银蛇狂舞,有点嚣张有点霸

  • 龙井

    我村后山有一口井,乡亲们称它为龙井。 何时发现了它,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口口相授。但真正开发作饮用水源不过四五十年。因为在后山,离村子四五百米远,路不好走,加上生产生活又忙,乡亲们懒得去光顾它;就在村前的一块田角凿一眼井那时人们只图个快捷方

  • 乡村的芭茅花

    对于一个生于乡野,长在乡野的人来说,没有被乡间的芭茅割伤过的童年,是一种缺失无趣的童年。儿时躲猫猫,你追我赶,玩打游击游戏,少不了藏藏躲躲,而最终败露的,往往都是被芭茅草的锯齿割伤时疼痛的不忍呻吟声。那种疼,是钻入心肺的疼,不用眼睛看,就

  • 七十年代土灶台

    路过一座烧烤城时,有一个特别的排档名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七十年代土灶台。这个带着浓厚乡土味的名字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 像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艰苦清贫的七十年代,对那个时代当然有深刻的记忆。那时的乡下,家家户户是清一色的青瓦土

  • 雪花那个飘

    腊月二十三早晨,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 柱子抬头看看天,对妻子秀丽喊道:丽,趁雪没下大,要不你先把娘送到大嫂家。 秀丽正在择蒜苗,斜了柱子一眼:说你没脑子还不信,我把老太婆送过去,老大家那头母狮子还不奚落死我,轮到谁家由谁家接,咱别没事找头

  • 铺满月光的小路

    每当我抬头凝望那群星闪耀的夜空,一轮绽放着莹白光晕的月亮挂在天际,眼里便流出温热的泪来。那散发着迷人光晕的月,让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故乡那条铺满月光的小路。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月光溶溶的夏夜,深邃的夜空里悬着的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 大暑的雨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农历六月的大暑时节。下午正在书房小坐,突然室外漆黑一片,抬头望去,风起雨落,起初淅淅沥沥,缓缓急急,水珠挂满窗户。后来那雨像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水帘,一股脑儿从天而降。中环路上水雾弥漫,很多车子亮灯缓行,一时路面水流成河。 4

  • 童年的月光

    一个人如果总是喜欢怀旧,不知道是不是心已经沧桑。每年的中秋节,我总会怀念童年的月光。童年的月亮是那么美,那么澄澈,月光从云层温柔地洒落下来,洒在老屋的屋檐上,洒在古朴的院落里,洒在开满米粒大花朵的桂花树上,洒在爬满藤蔓的墙头,洒在孩子们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