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巷深深

    长长的发辫飘举在空中,缓缓垂落,然后嵌在一座小城,于是就有记忆中的小巷了。 外婆家住在那座小城,我童年的时光在那里度过。从小生活在那条深深的巷子里,对小巷的记忆便是对小城的记忆了。在童年的印象里,小巷像妈妈甩来甩去的辫子一样美。 那是江南的

  • 随记忆飘飞的蒲公英

    在山坡、路边、田野、河滩,蒲公英没有花香,也没有树高,大多是白色的,像一个绒球,即便点缀在草丛中,也叫人一目了然。远离乡间,这种朴素的风景烙印在记忆中,反而越来越深。原来怀念也是一种植物,在无数的夜里四处蔓延。 小时候,我根本不了解蒲公英是

  • 且将蚕豆伴青梅

    经历过冬天严寒的洗礼,春味渐浓时,故乡的田埂边,河坎上,翠绿的蚕豆苗越发葱郁起来,依傍着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点缀成一幅诗情画意的乡野画卷。那黑白相间的蚕豆花恰似一双双刚刚苏醒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世间的繁华,微风起处,又恰似万千飞舞的蝴蝶,

  • 山野胡葱香

    冬天来了,胡葱便会一片片地从沙土里钻出来,生命力旺盛,一株株地精气神十足。吹来的风,会让它们欣喜若狂,兴奋得在野地里手舞足蹈,恍如向左或向右摇摆着身子,在齐着声地合唱。 胡葱拥有芳香的气味,只要将胡葱在手里微微一撮,你的手上就会弥漫出一阵阵

  • 棉花的棉

    棉花不是花。却有诗人这样赞叹:生,是一朵花;死,亦是一朵花。 是的,是的,如果从观赏的角度来说,它当之不愧。五月棉花秀。六七月间是它的第一次花期,乳白色间或粉红色的喇叭状花卉点缀在一片绿海中,静静地酝酿着心事。虽肖似喇叭,然谦逊得很,不恋虚

  • 等待一场枣花雨

    枣树是最耐得住性子的一种树。 早起走步的振兴路两侧,地里种满各色花木。一开春,树木比赛似地抽出新嫩的叶子,绽放着红的、粉的、白的、紫的花朵。唯独一片枣林不见半点动静,粗糙皴裂的主干甚至细枝末节,一如冬天一样,僵硬地直刺苍穹,看不出体内丝毫春

  • 秋收

    玉米熟了,踩一部单车直奔田野。收割机正好停在我家地头,用手一指,机器轰鸣声中,秸秆倒下,玉米装车,来去不过十分钟,秋收已经结束。走在回来的路上,回首身后的田野,突然便有了几分意兴阑珊。 过去的秋收不是这样的。 秋收在老家也叫做秋把月,意思是

  • 年味儿渐淡的春节

    春节年年过,年味儿却是越来越淡了。 从前,最能体现年味儿的,在家是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出门是赶年集、走亲戚、发压岁钱。而今,这些虽然还有,但都变味儿了。 从前,写春联、贴门神是特别喜庆而庄重的事情。买了红纸,请了先生(村里毛笔字写得好的

  • 端午艾草香

    我的童年是伴着郁郁葱葱的艾草长大的。在乡下老家,艾草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每年夏天,它们散落在村子里,立于水畔中、溪水岸、小河边,长在饱经沧桑的门楣上;也长在每位乡亲的心头。 端午节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奶奶便带领我们去河边采摘艾草和菖蒲。我

  • 素食主义的夏天

    暑热里,人困马乏,食欲不振,看到餐桌上的油腻荤腥之物,往往不欲动筷。这个季节,素菜当为首选。年岁渐长,清淡饮食越来越契合我意。鲜嫩的菜蔬,闻之有清香,嚼之有美味。我与素菜,彼此相看两不厌,正所谓相见欢。每每在餐桌上遇见颜色青碧的一盘,左边

  • 楼顶的秋天

    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对季节的变换是迟钝的。暑去秋来,本应是凉意渐起天高气爽的时节,小城却俨然还是夏天的模样,燥热而烦闷。 然而,在我家楼顶,却有一方红肥绿瘦的秋色:红润饱满的番茄在繁茂的枝叶间微笑,南瓜慵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细长的豆角随风摇

  • 冬至农家忙

    立冬了,朔风乍起,霜落,阳光炫白,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大地清爽,明净。晚稻收割后,旷阔的田野里剩下一茬茬稻根,秃立于黄褐色泥土之中,宁静,安详。 村前,一棵棵挺直的苦楝树,枝头上偶尔残留的枯叶,在风中摇晃,一串串鲜黄的苦楝果,耀眼闪光。屋后

  • 冬至的冬

    冬至确实是不客气的。它不像立春那样谦恭,唤来和煦的春光,还有滋润的雨水追随,而是迎来刺骨的寒风和冷媚的表情,并把黑夜拉到最长的境界。 其实,冬至是小心翼翼地来的,也是有备而来的,更是履约来的。它穿过纷扬的雪花,趟过薄薄的冻冰,带着传承的习俗

  • 种花种树种春风

    有事上街,经过卖树秧的集市。 一捆一捆的树苗,排列在集市两侧,靠着农用车、拖拉机、平板车,立成一片未绿的丛林。我忽然感觉,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市场啊,再没有比这个市场、这种商品,让人充满憧憬和希望了。 一个卖树人家,给那些小树挂了好多牌牌,

  • 冲菜的哲学

    每年春天,菜市口总有一个大娘在那里卖冲菜、萝卜干什么的。地上摆着个大肚的黑釉瓦罐,里面装的就是冲菜。大娘系着蓝花布围腰,手提一杆小秤,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麻利地装菜、称重、收钱。 在四川乡下,冲菜是常见的一碟小菜。春天的餐桌上,若是少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