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原文及翻译

87人看过我爱阅读网

勉学原文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

“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勉学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样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的更加专心,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始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为大学者;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后来终于当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易经》、《论语》的,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始学习,就说太晚了,就这样一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什么也看不见,也够愚蠢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学习风气的兴盛或衰败,随社会风气变化而变化。汉朝的贤士俊才们,都靠精通一部经书来弘扬圣人之道,上知晓天命,下贯通人事,他们中凭着这个特长而得做高官的人可多了。汉末风气改变以后就不复如此,读书人都空守章句之学,只知背诵老师讲过的话,如果靠这些东西来处理实际事务,大概不会有任何用处。因此,后来的士大夫子弟都以广泛涉猎为贵,不肯专攻一经。梁朝从皇孙以下,在儿童时就一定先让他们入学读书,观察他们的志向,到步人仕途的年龄后,就去参预文官的事务,没有一个是把学业坚待到底的。即当官又能坚持学业的,则有何胤、刘?、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等人,这些人兼通文史,在洛阳城,我听兑有崔浩、张伟、刘芳三人的大名,邺下还有位邢子才:这四位学者,虽然都喜好经木,但也以才识广博而闻名。以上的诸贤士,原本就是为官者中的上品,除此之外就大都是些山野村夫,这些人语言鄙陋,道德拙劣,互相之间固执己见,什么事也干不了,你问他一句话,他就会答出几百句,若要问他其中的意旨究竟是什么,他大概说不到点上。邺下有谚语:“博士去买驴,契约写了三大张,不见写出个驴字。”如果让你以这种人为师,岂不令人丧气。孔子说,“俸禄就在学习之中。”而今这些人却在那些毫无益处的事情上下功夫,这恐怕不是正道吧。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为人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你说“居”指闲居之处,他说“居”指讲习之所,现在又有谁能看得见?在这种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你们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不批评了。(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推荐阅读:
  • 从新开始,忘记过去,寻找一个新的自我,过自己的人生

    从新开始,忘记过去,寻找一个新的自我,过自己的人生,让他没有遗憾,也许多年后回想,你会很高兴对你的子孙后代说当年的往事感悟人生,品味人生百态,让自己过的更快乐,多一些高兴,少一些遗憾,多一份安慰,少一份谴责。

  • 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_勤奋学习的警句诗句格言_勤奋学习的谚语事例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本篇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为你收集勤奋学习的警句、诗句、格、谚语、事例等。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 关于学习的谚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一天不练手脚慢,

  • 跟学习有关的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毛泽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者:孔子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作者:郭沫若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三国)诸葛亮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 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在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描写学习的成语:精益求精

    勤奋学习 埋头苦读 专心致志 虚心好学 孜孜不倦 如饥似渴 勤学好问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学而不厌 自成一家 滚瓜烂熟 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 深思熟虑 熟能生巧 持之以恒 神情专注 埋头攻读 聚精会神 心领神会 全神贯注 迎刃而解 伏案疾书 虚心请教 目不转睛 心无

  • 关于学习的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人

  • 学习格言大全_有关学习名言警句大全_学习励志格言大全

    学习格言大全囊括有关学习的格言,学习名言警句以及学习励志格言大全。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

  • 学习对联大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学海,让我们游泳;书林,让我们欣赏。 4、你之心,在书林里;我的脑,在学海中。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故作轩窗掩苍翠;要将弦诵答潺

  • 关于学习对联大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立志当怀虎胆; 求知莫畏羊肠。 悠悠书香情,丝丝沁我心; 漫漫学海路,步步催我行。 探胜拾微,扬帆游学海; 攀高揭秘,矢志越书山。 学优才赡凭修练; 海阔天空任展为。 胸怀祖国务实文化基础攀登科学高峰; 放眼全球锤炼思想品德服务人民大众。 打开科学

  • 每一个终点,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每一个终点,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生本在生与死,爱与恨,聚与散,愁与乐之间不停的轮回。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某个人的生命留下了永恒的记忆,绽放着辉煌的绚丽。然而,当生命的河川随着时光流逝,就会发现自己深信不疑的情愫,当初的感动,都会被岁月

  • 我突然开始觉得害怕,害怕如果有一天,我不再主动联系你了

    我突然开始觉得害怕,害怕如果有一天,我不再主动联系你了,我们会不会真的就这样从此断了联系?直到现在,只要一想到这,我都还是会很害怕,所以我想,我应该要学着不爱你了吧

本文链接:https://www.woidu.cn/yuanwen/57617.html

《勉学原文及翻译》读后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