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王永淮

45人看过我爱阅读网

我的父亲王永淮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脾气温和,说话声音不高,从来不和人闹矛盾。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工作很辛苦,在家里待的时间很少。

父亲小时候放过羊,读过冬学,当过店员。1938年9月参加革命到邢台县浆水抗日公学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入邢西县抗日政府。参加了抗日战争、百团大战、保卫抗大总校的战役、反扫荡战斗和解放邢台的战斗,为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开辟地方政权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父亲在邢台县政府公安局任侦察员(后任秘书使用名字是“张青”,到邢台解放后才恢复王永淮)期间反敌特、除汉奸,他多次化装侦察拿着假良民证深入邢台、山西秘密采购药品、物资和侦察情报,并在每次战斗打响前对日伪据点地形情况进行侦察。因为父亲情况熟,所以每次战斗都是父亲和区委书记李庆伟冲在战斗的最前沿。后来李庆伟任河南省省长、陕西省委书记时每次进京开会都要回邢台和父亲见上一面叙叙旧情,回忆那一段不寻常的战斗经历。

父亲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跟我说,战争太残酷了,正如毛主席所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每一次战斗下来都要牺牲许多战友。和他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在解放前,大部分都牺牲了。“和平来之不易啊!我们今天活着的人就应该发奋图强,建设祖国,竭尽全力干好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牺牲的这些先烈们。”我小时候父亲对我们讲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社会主义建设变革时期,父亲在农村初期合作化运动和实现农业合作化等方面成为了典范。“你打听王永淮吗?你算打听对了,我跟他可忒熟了……你不知道,那时刚解放不久,在山里老根据地工作的人们都讲究往平原上调,往大地方(大城市)调,都觉着:钻了十几年山沟,解放啦,还钻在穷山沟里,是没出息。可是,王永淮刚出去一年多,听说在县里当了科长,怎么又回山里来了呢……”这是我国着名作家秦兆阳在《人民日报》刊发的通讯《王永淮》。通讯叙述了父亲放弃在城里当工商科长的(当时县里没有局)安逸生活,到贫困山区工作,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和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在实现农业合作化,建设山区方面的感人事迹。并与那一时期开展的“三反五反”,特别是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腐化案件形成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王永淮》一文后被国家教育部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1年父亲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模范区长”荣誉称号。1959年9月28日父亲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劳模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十年国庆庆典活动。

父亲在邢台县任区长、县长期间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前后带出了王志琪、孙清贵等一批全国劳模。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只花一个多月时间就使全村合作化》一文按语中,称王志琪“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称以他为支部书记的党支部,是“强的党支部”。1958年至1962年着名词作家乔羽又到邢台上山下乡体验生活,在石槽村看到了林业劳模孙清贵带领社员群众在本村荒山沟建立“十果园”情况后,乔羽写了一首,《赠孙清贵》:有土之处皆种树,有山之处尽成林。蚕桑已超江南胜,天桃独占江北春。桃林擎天张华盖,苹果遍地隐诗人。行者到此莫夸量,葡萄美酒醉众神。乔羽对父亲热爱山区,扎根基层,年年月月,爬山过岭,带领干部群众为农村办好事,办实事,得到了山区老百姓的真心拥护,深受称赞。乔羽深入采访后写到:“王永淮,像春蚕,年年月月不离山。春蚕吐丝只几日,永淮辛苦几十年。他跟群众心连心,人民和他心相连。”

太行山孕育出了父亲的坚韧、忠诚而不张扬的个性。父亲长期在区、县任职,从建国初期的工商业改造,农业合作化道路,到组织生产、改造荒山、抗洪抢险等工作都是坚守在第一线。1963年邢台突发大洪水,父亲时任邢台县县长,邢台东川口水库告急,水库下游村庄的群众必须马上疏散出去,父亲随即带人进入每一个村庄指挥疏散群众。当时群众对即将发生洪水的危险性认识不高,有的群众白天疏散出去晚上又回到家里。为了不让群众滞留村里,父亲与指挥部人员一家一户查看。当父亲和指挥部人员查看完水库下游村庄,刚刚离开还未完全走上高坡,水库大坝就崩塌了,父亲被洪水拦腰冲倒,指挥部抢险人员拼死把父亲救上岸。刘子厚省长在抗洪指挥部见到父亲时说:永淮,你不能死,山区的人民还需要你。为纪念这次抗洪抢险,邢台县委、县政府在水库上游建立了《抗洪纪念碑》。

父亲尊重知识分子,特别是待见为农村服务的知识分子,父亲在40年代就与着名作家赵树理有过交往,当时赵树理在太行区党委宣传部工作,父亲非常推崇他写的农村题材作品,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事迹报道后,赵树理非常敬重父亲,他把《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签上“送给敬爱的王永淮县长”送给父亲。是太行山情培育出了赵树理和父亲之间的友谊之情。1957年反右的时候,有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农业专业大学生被错划成右派,父亲从省里开会回来,了解情况后马上给予了纠正。文革后这名大学生在天津市任局长,他带着全家专程回邢台来看望父亲,感谢父亲在那个非常时期保护了他们的政治生命。

父亲先后与李庆伟(抗战时曾任区委书记、组织部长、邢台县长)张玉美(曾任邢台县委书记)、何耀明(曾任邢台县委书记)等在一起工作、共事,患难与共,三位老战友都曾在回忆录中,对父亲的政治操守和人品给予高度的评价。

父亲一生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兢兢业业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山区的老百姓。他经常教导我们:做人要正派,要踏踏实实干事,不要图虚荣,不要图回报,要对得起党,对得起老百姓。这就是父亲的品德。父亲虽然走了,但时至今日,在山区的老百姓中仍然传颂着父亲的革命经历和他一心为民的故事。邢台县委、县政府为缅怀我父亲的模范事迹、激励后人,在邢台县公墓为他特立了《王永淮同志纪念碑》。

  推荐阅读:
  • 忆父亲

    我的父亲如果能活到今天的话,已是一百零四岁的高寿。可叹父亲早在他六十九岁(1977年11月27日凌晨二时三刻)永远地离开了人间,离开了我。那年我才二十五岁!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包括开追悼会那天)口眼不闭,分明是他放心不下我啊

  • 工作格言大全_有关工作的格言警句_关于工作的励志格言句子

    热爱你的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你的潜能。本篇工作格言大全为你收集经典有关工作的格言警句、关于工作的励志格言句子等。 - 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 你成了回忆,我成了过往

    你成了回忆,我成了过往。我们站过的地方叫终点。多少年以后,便成了时光的驿站。你说你会回来,我说你会离开。我知道,每条路都难走,我知道,我的那条路注定了要坎坷。我知道,不可以去强求任何人。说好不再流泪就不会流,即使心再痛,泪就在眼眶。这条路

  • 那些旧时光里的回忆

    那些旧时光里的回忆,就像是一株株残败的曼珠沙华,即使很美,却终究无法走过萧条与苍白;微风吹起眼角的褶皱,微笑背后,总是泪流满面。

  •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风吹过云就散了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风吹过云就散了,影子淡了, 夕阳靠着山倦了,天空暗了; 一朵花开得厌了,春天怨了, 鸟儿飞得不见了,清晨乱了。 长长的发辫散了,青春, 淡了,舞不停的脚倦了,眼神,暗了。 徐志摩

  • 最美好的回忆其实不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爱情

    最美好的回忆其实不是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爱情,而是人生岁月中的那段没有理由无需后悔的恋情。爱不需要任何理由。爱的时候死心塌地,不爱的时候也无需追问。一生中真正可以爱的人很少。

  •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在说不快乐的事,事业成功说工作压力大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在说不快乐的事,事业成功说工作压力大,工作清闲说这行没前途,没成家说遇不到适合的人,遇到的却说不合适。幸福像足球一样踢来踢去,烦恼像奖杯一样不可撒手。其实我们拥有的才是自己的幸福,争取的既是希望,失去的只是记忆,而快乐是源

  • 回忆在美,就像镜子一样,越清楚,心越伤

    回忆在美,就像镜子一样,越清楚,心越伤。有些人,等之不来,便只能离开,有些东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弃,有些过去,关于幸福或伤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关于现在或将来,只能选择遗忘。

  • 一些事,只配当回忆;一些人,只能做过客

    一些事,只配当回忆;一些人,只能做过客。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有时候觉得不是你不在乎我,而是我把你看的太重。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四季流转着,最后又会留下谁,陪伴在身旁。在河对岸观望我的青春,看得平静又伤感。如果你,还是不明白,我也不会再忍耐

  • 回忆总让我不停的去重温与你的幸福

    回忆总让我不停的去重温与你的幸福,又在微笑的时候不停的去揭开伤疤。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当水流经管道的时候,管道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当生命之泉流经你的时候,你的思想是什么形状,生命就是什么形状。

  • 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已成往事

    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已成往事。有些事,我不说,我不问,不代表我不在乎。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

  • 每个人心中都有架钢琴尘封在回忆,任凭我只是你的插曲

    每个人心中都有架钢琴尘封在回忆,任凭我只是你的插曲。钢琴偶尔会哭泣那些零乱的片段,时光也经常会点点滴滴地斑驳记忆,就像一面透明的玻璃上有越来越多的雾气,玻璃的一面是过去,另一面是未来,我站在过去展望未来,一切都隔着玻璃,都很好,都给我无限

本文链接:https://www.woidu.cn/qinqingwenzhang/101939.html

《回忆父亲王永淮》读后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