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原文及翻译

263人看过我爱阅读网

齐物论原文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齐物论翻译

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过定论。果真说了些什么吗?还是不曾说过些什么呢?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言谈不同于雏鸟的鸣叫,真有区别,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呢?

大道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真和假呢?言论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是与非呢?大道怎么会出现而又不复存在?言论又怎么存在而又不宜认可?大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词藻所掩盖。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观察而求得明鉴。

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虽然这样,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随即又予以肯定;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事物果真存在彼此两个方面吗?事物果真不存在彼此两个方面的区分吗?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大道的枢纽。抓住了大道的枢纽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从而顺应事物无穷无尽的变化。“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用事物的本然来加以观察和认识。

用组成事物的要素来说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来说明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整个自然界不论存在多少要素,但作为要素而言却是一样的,各种事物不论存在多少具体物象,但作为具体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样的。

能认可吗?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可以认可;不可以认可吗?一定也有不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不能认可。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称谓而就的。怎样才算是正确呢?正确在于其本身就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是不正确呢?不正确的在于其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怎样才能认可呢?能认可在于其自身就是能认可的。怎样才不能认可呢?不能认可在于其本身就是不能认可的。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所以可以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只有通达的人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一的本来状态吧,这样还不能了解它的究竟,这就叫做“道”。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其次,认为宇宙之始是存在事物的,可是万事万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其次,认为万事万物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却从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是与非的显露,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也就因此出现亏损和缺陷,理解上出现亏损与缺陷,偏私的观念也就因此形成。果真有形成与亏缺吗?果真没有形成与亏缺吗?事物有了形成与亏缺,所以昭文才能够弹琴奏乐。没有形成和亏缺,昭文就不再能够弹琴奏乐。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乐律,惠施乐于靠着梧桐树高谈阔论,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说是登峰造极了!他们都享有盛誉,所以他们的事迹得到记载并流传下来。他们都爱好自己的学问与技艺,因而跟别人大不一样;正因为爱好自己的学问和技艺,所以总希望能够表现出来。而他们将那些不该彰明的东西彰明于世,因而最终以石之色白与质坚均独立于石头之外的迷昧而告终;而昭文的儿子也继承其父亲的事业,终生没有什么作为。像这样就可以称作成功吗?那即使是我虽无成就也可说是成功了。像这样便不可以称作成功吗?外界事物和我本身就都没有成功。因此,各种迷乱人心的巧说辩言的炫耀,都是圣哲之人所鄙夷、摒弃的。所以说,各种无用均寄托于有用之中,这才是用事物的本然观察事物而求得真实的理解。

  推荐阅读:
  • 赞颂老师诗歌: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能照亮我们的心灵

    赞颂老师诗歌一 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 我们是一颗颗星星, 在老师的微笑里, 闪烁闪烁。 老师的眼睛,像一望无际的海洋。 我们是一条条小鱼, 在老师的怀抱里, 快乐的游来游去。 老师的眼睛,像蓝色的天空。 我们是一朵一朵白云。 在她的注视下, 自

  • 欣赏一个人,是希望看到他好的那一面

    欣赏一个人,是希望看到他好的那一面。喜欢一个人,是不管他的好坏与否都愿意接受。而爱上一个人呢?是无论开心还是伤心时,都希望他陪在你身边。喜欢和爱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当你喜欢一个人时,你会笑。当你爱上一个人时,你会哭。因为,喜欢是接受,而爱是

  •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 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当身边发生了不愉快事情的时候,不要一味的看到它给自己带来的烦恼,我们要去多角度的看待问题,你会发现,其实,挫折也会给你带来好处,挫折也是一种成长经历。

  • 爱情表白句子:仅仅因为一面之缘,你便扬起了爱的帆

    1、你有权拒绝我的爱,但你不能蔑视我的爱,因为那是一颗真诚地为你跳动的心。 2、白天有你就有梦,夜晚有梦就有你。你要好好照顾你自己。不要感冒流鼻涕;要是偶尔打喷嚏。那就代表我想你! 3、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打开窗棂让小雨飘进屋来,我不知道面对春天的

  • 朋友相处是一种认可,仰慕,欣赏和感知的过程

    朋友相处是一种认可,仰慕,欣赏和感知的过程。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你的磁力和力量。对方的优点,长处,亮点,美感都会映在你脑海里,尽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点点的可贵,也会成为你向上的能量,成为你终身受益的动力和源泉。

  • 孔子语录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是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是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 那些美的事物与景色,只要心中是美好的,看事物的心情就是乐观的

    那些美的事物与景色,只要心中是美好的,看事物的心情就是乐观的,那么无论看到什么都会带着一种美好的感觉。以一种真善美的心境看世界,世界更美好,心情会更好。

  • 生活当中,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别人认可的

    生活当中,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别人认可的,也许这在当时会成为心中的纠结。但是,在经历过后,仔细想想,岁月的洗礼才能让自己逐渐走上成熟。这个时候,要感谢那些曾经让自己成长的人,是他们让我们走向成熟睿智。 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

  • 每天脸带笑容,面对一切事物,就能发现一切都很美好

    每天脸带笑容,面对一切事物,就能发现一切都很美好;给他人三分阳光,就能给自己回馈到七分快乐。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每一天的心境;通过改变人生的态度,就可让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生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学会享受过程,做到精彩每一天,就

  •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拥有一颗快乐的心,见到的就是草长莺飞;心中满是忧伤,见到的就是肃杀凋零。与其对不能得到的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存好心,做好人,欢喜充心,愉悦映脸,这样的人生才算美满。

本文链接:https://www.woidu.cn/yuanwen/57904.html

《齐物论原文及翻译》读后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