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229人看过我爱阅读网

记忆中,我稍懂事起,我家住的已经是三间单层瓦屋。母亲告诉我,我家老屋是二间茅草屋,和另外二户人家合建成一幢。由于人口多了,牲畜多了,茅屋确实无法再住,三户人家一商量,一并拆了茅屋,各自选了一块地基,盖了新屋。我二岁时就搬进了新屋,所以,对老屋没有印象,也就没有儿时的什么趣事。那时,村里还有一幢茅屋,又矮又暗,却并全不是用茅草盖的,大多用的是稻草。我想,我家原来的老屋也一定是这样。

考上高中第二年,父亲把三间瓦屋拆建成二间二屋层楼房,记忆中的三间瓦盖平房便成了老屋。在老屋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我是在老屋里一边放牛一边读完小学初中的。我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每学期都会被评为三好学生,拿到的奖状贴满了饭桌前的壁板。贴满奖状的壁板成了我家独特的风景。客人会因此不断赞许着我,让父母感到脸上有光。但夜深人静时,我独自熬灯看书太迟时,会招来母亲的责骂,因为点的是煤油,每个月只计划分配到二市斤,根本不够点。幼稚的我不能不听母亲的话,心里却对母亲产生了一种极度不满。自村里通电后,母亲同样不许我看书过晚,因为那时收入实在可怜,能供我上学已经不容易,哪还有钱付电费?老屋虽说有三间,但打了厨房,做了粮仓,再住上七个人,已经够挤了。可是有一年上面突然派来了地质钻探队。据说整个村地下都是明矾矿,他们就是来打井探矿的。他们需要租房子,母亲竟将东首的一间腾出来租给姓蔡的一对夫妇,为的是增加一笔收入。

父亲是泥水匠,常外出做工。家里的农活便落在母亲身上。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由母亲统一安排,帮着家里做事。我就是这时候学会了做饭烧菜,下地干活,帮着耕耘和收获的,从中懂得了很多农业知识。后来,我常因自己能栽稻种瓜豆而自豪不已。在老屋里过日子,是无忧无虑又快乐无比的。但也发生过一次惊恐人心的事,那就是老屋差点失火的事。

那是秋天的一个中午,母亲正在煮饭,把灶堂烧得旺旺的。忽然,母亲发现有火球从烟囱内掉下来,并听到火烧的呼呼声。母亲意识到不对,跑出屋外,抬头一看,只见屋背的烟囱冒出黄黄的火焰。母亲知道是烟囱长时间未清理,内积的烟垢结块后因烧火过旺燃烧了。这是很危险的,一到时间,烟囱会因燃烧发热而爆裂,那么干木结构的屋子就会燃烧,后果不堪设想。邻村就有一户人家因烟囱燃烧导致整幢九间木房被烧毁,那场景真是惨不忍睹。母亲慌了,当即呼天叫地喊叫起来,顿时,整个村里轰动了,响起一片救火的呼叫声。几乎所有村民都放下手中的活,提着水桶端着脸盆跑来,不断提水端水往厩厂屋背上泼水。但火势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旺。还是一位老者有经验。他让母亲抱来一床破棉絮,用水泼湿,将烟囱下口堵死,然后,让一个年轻人爬上屋背,将水慢慢往囱口倒,火很快就灭了。我不明白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后来到读了初中,才明白,就是断了烟囱内的空气,再泼水冷却。从这次失火中,我看到了邻里之间那种互帮互爱的纯朴感情,没有自私,谁家有难,谁都会挺身而出。同现在一些人比较,那种打照面都不认人的邻里,让人感到人情冷淡。

我初中毕业不久,父亲把老屋拆建成二间二屋楼房,当时是全村独有的,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了新屋,老屋就消失了,在老屋发生的一切便留在记忆里。有了工作后,我很少回家,逢年过节回家,也只是住上一二天。姐姐妹妹都出嫁了,哥哥也娶了媳妇。工作十年之后,觉得新屋已不合时世,就在附近建了三间水泥结构的楼房,原来的二层木楼又成了老屋。老屋同新屋比较,显得黑暗、潮湿和破旧,没有风扇、空调、电视机,也没有冰箱、燃具等现代化设备,依然是土灶、木桌、水缸,木梯窄小没有扶栏,上下楼还得小心翼翼。古稀之年的父亲母亲为了不掺入下辈们的生活,执意居住在老屋里,依然勤劳朴素,饲养着鸡鸭猪,过着"落后""原始"的生活。每每想起自由的日子里,大鱼大肉,花天酒地,却没有想到老屋的父亲母亲,心里就是一阵阵刺痛和愧疚。

子 其实,老屋和新屋是相对而言的。人一旦有了更新的屋子,原来的新屋也便变成了老屋。人的快乐和痛苦,祸福和荣辱也是相伴而行的。但对任何人来说,发生在老屋里的故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住在老屋的人更令人牵挂。

  推荐阅读:
  • 老屋

    老屋小我六岁,可我喜欢叫它老屋,感觉很踏实很温馨。 1979年的春天,我们全家从东北搬回了梁山的老家,只因年纪轻轻的父亲受了很重的工伤,老家的气候更适合需要照顾的他恢复伤势。起先我们一家借住在后院的邻居家,等稍作安顿,热心的左邻右舍就跟着忙活开

  • 老屋

    村庄深处 有我离开多年的 青瓦红砖木檩梁 斑驳墙面下青苔点缀台阶 处处岁月痕迹 往事油然 袅袅炊烟童伴嬉戏 月下乘凉安然入梦 年少逃离老屋找寻自己也说不清的自由付出真心感知世界跌跌撞撞身心疲惫 渐渐明了原来早前拥有未曾发觉而今散落他方苦苦追寻 如今

  • 娘的老屋

    娘离开我们二十五年了,临走时,把体温都凝固在了老屋的墙壁上和家具里。每当我回到老屋,都能感触到娘体温般的温暖。娘的老屋是典型的农村建筑,青石根脚,红砖到顶,黑色的大门不作任何装饰,朴朴素素的。 我和妻每周都回老屋一次,门前门后和院里院外都是

  • 老屋

    老屋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松嫩平原典型的干打垒,面南背北,四边黄土夯砌,架上梁柁檩子椽子,铺上高粱秆扎成的靶子和麦秸,再抹一层厚厚的碱土泥。远远望去,俨然一个灰头土脸的乡下孩子。 碱土是开春时父亲从村外运回来的,堆在院子里,圈成一个圆儿,

  • 记忆与老屋子有关

    在我的记忆里,老屋子不是四合院,也不是海青房或是青瓦房。那是极其简单的三间土坯房,房薄是秫秸勒的,墙的外皮是一层大洋秸泥,还挂着高粱挠子尖朝下的。屋里墙是土坯垒的,炕是土坯搭的 ,墙上挂的大都数毛泽东主席像;院外墙是泥跺的,门是牲口槽一样的

  • 老屋门前石榴树

    老屋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石榴树,另一棵也是石榴树。 石榴树是30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栽下的,我参军的那年挂了果,树上稀疏地结了几个石榴,又红又大,把细嫩的枝子都压弯了。临走时,母亲摘了几个叫我带在路上吃,叮嘱我在外面要老老实实做人做事,莫想家。我

  • 老屋里的夏天

    一丝慌乱,被风吹落。一片叶子裹着两三声蝉鸣,靠在那个夏天的肩头。疲惫,摊在床头,与昨天只隔一梦。伸出的手,停在灯下。 往事,一丝一缕,散落在梦里梦外。心里,总有一种期许,可遇而不可求。等待,穿越在日月之间。落进分行的皱纹里。 老屋,沧桑、厚

  • 老屋的芭蕉树

    奶奶在世时,最爱喝肥硕的芭蕉树蔸和肥肉一起煨的芭蕉肉汤,据说有治疗哮喘病等神奇功效。为此,父亲将老屋后面栽上了几棵芭蕉树,不到一年时间,几棵芭蕉长得十分茂盛,宽大的芭蕉叶像撑开的一把大伞,夏天可以在下面乘凉,成为我童年里快乐玩耍的地方。奶

  • 再回老屋

    尾随着哥哥,推开楼门,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些疯长在院子里的草。土墙、矮屋、凌乱的草木依旧,我以为这里的一切都和往日一样,便没了异样感。于是放下包,操起锨,铲着地上那高高低低的草。这些草,面相并不陌生,但除过猪耳朵草,其余的都叫不上名字,这在我

  • 老屋

    老屋总是占据着我记忆的空间,以其深沉的呼唤纠缠着我的情感。 老屋,虽已风烛残年,破败不堪,却始终如一缕灿烂的阳光,透过浓云雾霭,直射我潮湿的心房。 老屋回荡着童年的歌谣和少年的笛鸣。我无数次梦回老屋,幸福在那无忧无虑的快乐年代。 老屋建于1983

  • 老屋情怀

    听父亲讲,我家的老屋始建于甲午战争爆发的那年,应该是一八九四年,据说是曾祖父的父亲划地建造的。说起曾祖父的父亲还有一段故事-- 曾祖父的父亲十五岁时因为家里贫穷便离家出走,自谋生计了,开始的时候以乞讨为生,后来到了天津一家工厂做工,再后来被

  • 温情的老屋

    老屋不大,胡基墙,青瓦顶,依稀可见墙壁间突显的糜子和麦秸秆。老屋最后一片瓦是在2012年冬天落下来的,还没来得及定睛看就已经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 上世纪70年代,祖父在世时,东挪西借凑钱盖了三间泥瓦房老屋。青瓦和糜子是祖母的远房亲戚送来的,当时伯

本文链接:https://www.woidu.cn/youqingwenzhang/30612.html

《老屋》读后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