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近庖厨

    听到厨房里传来一阵菜刀在案板上哆哆哆哆清脆又紧凑的声音,我知道老公又在厨房里准备炸猪扒的食材,里脊肉切得薄厚均匀,用刀背剁几下,加胡椒粉,鸡精,盐,酱油,葱姜腌制三个小时,让肉入味;再将威化饼干糅碎,把过滤好的饼干粉末倒入容器中,这些准备

  • 狗年说狗

    金鸡已渐逝去,狗年来了! 大千世界里的动物中,狗,算很有灵性,很聪明的动物之一,仅次于猴子。和谐社会,很有必要人与动物也和睦共处。 (一)阿黄与老母鸡之故事 1996年元旦之际,我在普宁饲料厂任厂供销员一职,按例是现金交易,月初欠款,月底下乡收取

  • 吵不起来

    听说表妹要嫁给何伟红,亲友没一个人赞成。姨父更是放出狠话,如果非要嫁,就不认这个女儿。并将表妹锁在房中。 说起何伟红方圆数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可是有名的霸王。一身好武力,加上脾气暴躁,无人敢惹,也无人敢亲近。虽然凭着吃苦耐劳的品性,白

  • 你识寒号鸟吗

    爷爷,你说寒号鸟是鸟吗?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写完语文作业后问。 当然!我毫无疑问地答。 错!孙女摇着头拿起智能手机,点击不到几秒钟,百度网页上显示一只形似老鼠的四脚动物。看到我脸上持质疑神色,孙女忙说,你看下面说明文字吧,便可明白。 我拿起老

  • 光阴

    时光流转,岁月更替,对于生活在底层的大众来说,又有多少人会在匆忙的生活间停下脚步,发光阴如驹、人生易老之感叹呢? 将一份旧日子从墙面卸下,换上一份新的挂历,还是生出感慨:人生就这么简单地了却一段曾经,翻开新的一页吗? 一年的旧时光就拎在手中

  • 银杏与腊梅

    当银杏一身灿烂辉煌、金身附体的时候,腊梅还是乳臭未干的婴儿。银杏直冲云霄,人们在他的脚下驻足流连,用相机拍下这金秋的象征。而腊梅,还未长出枝桠,低矮的她们正奋力地生长、延伸,直到第一株带着梅花的枝桠,横空出世。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 老舍是齐白石的粉丝

    老舍先生是现代少有的大作家,也是一个收藏家。他的收藏以画作为主,而数量最多的是齐白石的画,有七十余幅,可谓幅幅是绝品。 据汪曾祺回忆,老舍家里的墙壁上常挂着各种画,还时常更换,其中齐白石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挂得最久。内有一幅是很多人提到过

  • 那一簇烛光

    在同样的一个黄昏,面对夕阳和晚风,我怀旧的心又想起了你。隔着无数个这样的傍晚,隔着无数个远山,隔着无数颗星斗的明明暗暗,隔着渐行渐远的昨天。你飘逸的长发挽着多彩的情致,你的裙裾是少女春风里的浪漫,你的回眸,永远落在了我的心间。 我久寂的心便

  • 工地播音员

    当年下放到鄂西乡村的第二年,恰逢县水利局要在公社修建一座大型水库。为了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公社准备在工地成立广播站。由于我能写会说,普通话说得较标准,又抽调嗓音清亮的女知青小青当我的助手,调试好设备,这个工地小小的播音站就开张了。 这座水库是

  • 第一根铁丝

    在我13岁的那年,我家里要盖房子,盖房子要用到许多细铁丝捆绑钢筋,施工的师父给了父亲一捆细铁丝,要求父亲安排一下把它剪成15厘米长的一段段,父亲把这个任务布置给了我。我虽然小,但这点活儿我还是可以干的,我马上找来一把尺子,压住15厘米的地方剪下

  • 乡村女教师

    告别大学美丽的校园,把大学温馨的生活,折成一本淡蓝色的日记,折成一种少女青橄榄般的记忆,折成一条通往乡村小学的道路。 从此,城市交谊舞会不属于她,霓虹灯、立交桥、音乐喷泉不属于她,月光下街心花园漾出的浪漫故事不属于她。属于她的,只有乡村狭小

  • 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有一阵子,我很瞧不上宝玉房里的大丫头袭人,觉得这人也没什么真才实学,嘴碎,刻板,全无少女气息,不过仗着寸步不离侍候宝玉以及不失时机地在王夫人面前嘀嘀咕咕打小报告,才成功做上了怡红公子的屋里人。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一日有了闲默品红楼,当品到第

  • 任用的理由

    公司要招聘六名高级别的职员,报名应聘的有上百人。经过层层笔试面试,最终录取了六人。总经理说,首先祝贺大家通过考试成功成为我公司的职员,你们的成绩都很优秀,公司现在正需要一名总经理助手,我准备从你们六人中挑选一名,条件是必须德才兼备,工资待

  • 益母草炒饭

    因为发了一张益母草图片在朋友圈,就有老家的朋友点评说:这个剪碎了,然后加蛋,炒饭,好吃!我回答说:那是樟林的吃法,其它地方没有那样吃。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品种不同,老家那种带点苦味,香!汕头这种基本上一点味道都没有。 她的点评一下子诱发了我味觉

  • 秋光

    时光催人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蝉声惹烦恼 一转眼,一阵秋风,让,旧颜换了新貌。秋意阑珊;秋光冉冉。晶亮的雨点,溅落了一缕阳光;而一片浮云,在江水里,与一叶水草,晃晃荡荡地,打情骂俏 江河涨水了,漫过了江边湿地的芦苇荡。一时间,多少旧闻与新